一条金鲳鱼从广东海到重庆锅的36小时
来源:广东省有机农业协会    时间:2023-07-28 10:50:57


(资料图)

盛夏,台风过境的广东湛江,骄阳如火。在遂溪县草潭镇金鲳鱼海水养殖场,近海5至10公里海面上分布4000多亩的深海网箱,通体银色的金鲳鱼在其中成群游动。 金鲳鱼是湛江深海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,单个深海网箱一次产量可达10万斤。每逢丰收季,当地渔民便会驾驶渔船,用机械吊臂朝深海网箱下网。随着渔船吊臂缓缓上升以及大网慢慢收紧,金鲳鱼群在水面跳动,十几万斤的金鲳鱼将被捕捞上岸,并通过冷链运输发货至全国各地。 从广东海域“上岸”的金鲳鱼,到重庆人民的火锅中需要多久?答案是36小时。从湛江海域被捕捞上岸,到入库加工冷冻,最后全程冷链低温运输。不超过36小时,一条肉质肥嫩、鲜甜可口的金鲳鱼就从南海海域“游“到山城人民的餐桌。 作为全国最大的金鲳鱼养殖基地,近年来广东湛江持续发力金鲳鱼冷冻保鲜和精深加工,上线金鲳鱼供应链数字平台,整合养殖、冷库、物流、电商平台、进出口等多部门的数据,打通“渔情”与“市情”之间的壁垒,让当地人赖以为生的“黄金鱼”成功“游”向全国各地市场。

科技赋能

现代化海洋装备大幅提高作业效率“以前是混居,现在是‘独栋别墅’,放网下去,捞上来的全是品质上乘的金鲳鱼。”在草潭镇金鲳鱼海水养殖场,渔民贵叔指着近海处的深海网箱感叹道,“有了好技术,养出来的鱼也更甜。” 草潭金鲳鱼的养殖史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。那时候,渔民养殖金鲳鱼基本在陆地池塘或近海港湾,由于受困鱼苗质量和技术限制,只能小规模养殖或同其他鱼虾产品一起混养,不仅金鲳鱼品质参差不齐,捕捞效率也极其低下,“低于两天是捞不完的”。 2010年,为了破解金鲳鱼产业发展瓶颈,湛江市政府加快对深海养殖的探索,谋划布局深海养殖产业带建设。 有别于传统养殖模式,深海网箱养殖密度小,网箱中金鲳鱼品类统一、品质可控、数量可控制、管理可溯源,大幅度降低了渔业捕捞难度,加强捕捞效率,实现“一网千万鱼获”。 以湛江汇富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为例。在未推进深海网箱养殖前,企业捕捞的鱼获往往需要在草谭渔港进行分拣,将金鲳鱼与其他水产品进行区分。“因为都是用人工分拣,仅是这一个步骤,就会花费一整天的时间。” 汇富公司相关负责人说。 如今,通过推进深海网箱养殖,汇富公司有效避免出现金鲳鱼与其他水产品“混居”现象,不仅单个深海网箱能实现捕捞量达10万斤,更让作业时间缩短至两个小时以内,让金鲳鱼产品快速抢占海鲜市场“C位”。 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深海网箱技术。今年6月,半潜桁架式智能养殖平台“海威2号”在湛江投产使用。这是广东目前已投产的、规模最大的海上养殖平台据测算,单个养殖周期内可快速收获超 100 万斤优质深远海养殖鱼类。 “游”向全国可实现36小时内到达重庆市民餐桌在重庆渝北区的一家火锅店,当地市民饶有兴致地品尝鲜美可口的麻辣海鲜鱼片,而这个有别于当地江鱼的海鲜产品,在 36小时前还在湛江海域灵活游动。 “我们的鱼捕捞后两个小时就能到工厂入库冰冻,经过6-8小时的加工、保鲜后,通过冷链运输车配送至全国各地批发市场,再由批发市场销售至餐饮、商超,整个过程不超过36小时。”在重庆,恒兴水产的负责人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时间账。 农产品从“卖地方”到“卖全国”,离不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,娇气的海鲜更是如此。过去,广东海鲜产业往往存在销地多产地少的现象,产地“最先一公里”存在短板。如今,建在田间地头、渔港码头中的冷链运输站,有力解决了产地多层次冷链物流服务需求。 为了将金鲳鱼等海鲜类产品送达全国,近年来湛江着力解决渔船到渔港的“一公里”问题,在海鲜集中上市期间,引导顺丰、京东、德邦等物流企业在主要渔港附近设置揽收服务点,为“上岸”的金鲳鱼提供专业快递包装、优先派送、冷链配送等服务。 针对包装不一、效率低下、容易损坏等问题,湛江顺丰还购置了金鲳鱼智能真空包装设备,定制专属包装加冷媒填充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化处理体系,制冷时间更快、保鲜时间更长。同时,设立海鲜营业部,为海鲜发运打造绿色通道,从源头标准化包装到中转,实现随时寄随时发。 去年,顺丰还在湛江开通了国内冷运直发线路,今年又与湛江吴川机场、铁路部门联手,让海鲜快件上飞机、上高铁,构建公铁衔接、海空一体高效便捷快递运输体系,实现36小时内进入西南市场, 48小时内送达北方城市。 通过实现全程控温运输,品质媲美天然的湛江金鲳鱼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对市场,更远销海外多国。据湛江农业部门统计,2022年湛江市金鲳鱼产品出口1.16万吨。今年前4个月,金鲳鱼产品出口量超过2000吨。END

【记者】韩安东 孙岁寒

【设计】曾梓毅

【供图】粤海饲料 谢镇伟
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

关键词: